正找九宮格共享始文學的殘暴雙璧,命運走向分歧–文史–中國作家網
長久而殘暴的中漢文明史,孕育了有數文人騷人,李白、杜甫、蘇軾更是當下備受追捧的“公民偶像”。雅人韻士燦若繁星,竹林七賢也當屬此中的頂流,詩歌文章之外,他們還留下了不少到處頌揚的業績。竹林七賢業績傳播甚廣,如《晉書·嵇康傳》:“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、河內山濤,豫其流者河外向秀、沛國劉伶、籍兄子咸、瑯邪王戎,遂為竹林之游,世所謂‘竹林七賢’也。”或許《世說新語·任誕》:“陳留阮籍、譙國嵇康、河內山濤,三人年皆比擬,豐年少亞之。預此契者:沛國劉伶、陳留阮咸、河外共享會議室向秀、瑯邪王戎。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,肆意暢快,故世謂‘竹林七賢’。”
專述嵇阮的罕有著作
竹林七賢之中,阮籍與嵇康文學成績最高,無論那時仍是后世,亦是申明最隆、影響最巨。百家著作中,將竹林七賢綜而述之者不少,但將阮、嵇二人零丁抽離教學以一專著詳而論之,只要徐公持師長教師的這部《阮籍與嵇康》。
正如南朝文學實際家劉勰在其《文心雕龍·才略》中所言:“嵇康師心以遣論,阮籍負氣以命詩。殊聲而合響,異翮而同飛。”阮籍與嵇康兩人道情分歧,命運各別,但均才幹橫溢,風節凜然,引一時之風尚,樹千秋之典范,是以并而論之完整在理。
徐公持師長教師主治先秦至隋文學,尤專魏晉文學,慘淡經營,著作頗豐,由他來為阮、嵇作傳也是適合不外。在他看來,兩人都是暗中時期的有名文臣,也是正始文學的殘暴雙璧,但為何阮籍保全生命,而嵇康慘遭屠殺呢?這是本書分析的重點。
當時魏室虛弱,司馬氏專權,黨同伐異,誅除非己,而阮籍與嵇康皆奉行儀軌,心向曹魏;尤其嵇康,其妻為曹操之曾孫女,更是看不慣司馬兄弟的囂張行動。正是以,兩報酬當權者所難容,防范摸索,屢屢施壓。在這個時期佈景下,兩人都遠避政事,好老莊之學,不拘蹤跡,行動放達,其命途之殊異,重要是為人處世、政治立場上有所差異。
嵇阮分歧的性情與選擇
在小我性格上,阮籍可謂至慎之人,這點讓老友嵇康也敬佩不已——“阮嗣宗口非論人過,吾每師之,而未能及”,《晉書》也語其“講話玄遠,口不臧否人物”,足見其謹言慎行。有兩例可證:其一,司馬昭為籠絡這位文壇魁首,想與其結為兩姓之好。阮籍無法婉言相拒,只好連日喝酒,兩月酩酊,讓來人得空啟齒,司馬昭只好作罷。其二,鐘會為司馬氏之幫兇,也是暗害嵇康的要害人物。他屢次與阮籍聊天,打算從其身上套取話柄,認為罪證。但阮籍支吾其辭,顧而言他,鐘會老是抓不到痛處。
雖說這般,但到了生死關頭、不得不作出亮相時,阮籍仍缺少勇氣正面臨抗,是以能全身而退。往好了說,這是“變更移易,與神明扶”;往壞了說,這是“無長短之別,無善惡之異”。須知,他可是阿誰曾登廣武城、不雅楚漢古疆場時說出“時無好漢,遂使豎子成名”的家教激情壯志之士。對于阮籍來說,他性命中最主要的時辰要數公元263年。這年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馬昭終于要付諸本質性的舉動,但在加封晉公、“位相國,加九錫”之前,他總要偽裝推脫,再由臣下反復勸諫,而撰寫勸進文的義務落在了阮籍身上。他試圖再以醉酒相辭,但無濟于事,只好下筆。固然是自願之舉,阮籍也于此事兩月之后便放手人寰,但已成他平生無法抹往的污點。
至于嵇康,王戎說他“與嵇康居二十年,未嘗見其喜慍之色”,顯然過于夸年夜。他素性“剛腸疾惡”“不成羈屈”,在《與山巨源盡交書》中也坦言本身“輕肆婉言,遇事便發”。那時與其有過來往的蓬菖人孫登曾對他說:“君性烈而才雋,其能免乎!”孫登公然一語成讖。面臨司馬氏的篡位野心,嵇康懶得假意周旋,終極為司馬昭所記恨,這也是汗青上著名的一樁公案:呂巽貪戀其弟呂安老婆徐氏美貌,design玷辱。呂安欲密告,遂就教嵇康。嵇康以保護呂門清譽計,勸告呂安眠事寧人。誰料呂巽做賊心虛,反誣陷呂安違逆不孝。嵇康出頭具名為呂安作證,兩人皆被收押。鐘會乘隙向司馬昭進讒害賢,使其下定決計正法嵇康,殺一儆百。于是,嵇康臨刑前操琴而奏,留下了那句講座場地千古傳播的話:“袁孝尼嘗請學此散,吾靳固不與,《廣陵散》于今盡矣!”不外,恰是由於嵇康一身風骨,堅毅剛烈不阿,后人才對其奉若圣賢,推重有加,這在竹林七賢中是唯一份的。
對于兩人的命運,作者評論道:“阮籍、嵇康在政治立場上的奧妙差別,顛末長時光的演化,成長為完整分歧的終局。嵇康由不滿而對抗,成為囚徒,終于被殺;阮籍由不滿而屈從,成為階下囚,終于受優待。”阮、嵇同為竹林老友,阮籍雖得“善終”,恐心坎亦備受熬煎,故不出數月而卒;嵇康雖英年早逝,卻大方壯烈,逝世得其所。
對竹林七賢的“祛魅”
除了對阮、嵇兩人生閏年代、政治處境、愛好愛好、志向理想的論述,作者還會商了兩人的文學成績、兩晉人士對他們的追蹤關心和悼念,以及兩人對后世的主要影響,加深了讀者對他們的懂得和熟悉。此外,本書還有對竹林七賢的“祛魅”。活著人眼中,竹林七賢是高風亮節、盡世自力的象征。實在否則。且不說阮1對1教學籍、嵇康都曾執政為官,山濤為司馬氏所重用,官至三司,好在為人肚量坦蕩,明哲保身。王戎為七人中年紀起碼,其人貪榮慕利,接貴攀高,《晉書·王戎傳》有云:“每自執牙籌,日夜算計,恒若缺乏。而又儉嗇,不自服侍,全國人謂之膏肓之疾。”可見其人品之惡劣、品德之廢弛。
徐公持師長教師的這部著作讓我們從頭熟悉了竹林七賢,也在很年夜水平上復原了阮籍與嵇康的真正的面孔。究竟,為這類前人作傳簡略,但由于年月長遠,材料匱乏,著成佳作實難。固然市道上有良多前人列傳,但多粗制濫造,不忍卒讀——要么留戀巨大敘事,缺少汗青功底,無法發掘出豐盛的汗青細節;要么落進窠臼,吠形吠聲,沒有浮現新奇的不雅點和深入的解讀。本書則既有“高高在上”,又有“剖解麻雀”,且兼具專門研究性與淺顯性、思惟性與興趣性。作者詳略適當地講述了阮籍、嵇康的性命過程和主要節點,還對其文學成績、精力氣質、后世影響逐一闡述,對史料發掘之豐盛、應用之嫻熟,充足展示了一位汗青學者的扎實功底和學術素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