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找九宮格共享空間迅的買書與賣書–文史–中國作家網
【著書者說】
《魯迅的書店》是我關于魯迅微不雅研討的第五本專著。前四天職別是:《魯迅草木譜》《魯迅的飯局》《魯迅的封面》和《魯迅的門商標》。二十多年讀魯迅,順手為文,分門別類,竟生產五本系列作品,且獲得了魯迅長孫、魯迅文明基金會會長周令飛師長教師的追蹤關心關懷,很出我的不測。我以這五本“微不雅魯迅”小結果向年夜師長教師致敬。得掉自有讀者評判,但無意插柳至此,難道“但行功德、莫問前途”之謂乎?
《魯迅的書店》以書店為切進點研討魯迅。上卷以時光為軸,研討了與魯迅關系親密的28家信店,著重于魯迅與書店之間的互動。下卷以話題為線索,研討了魯迅購書、抄書、訂書、躲書的一些史實。
北京魯迅博物館1959年編《魯迅手跡和躲書目次》顯示,魯迅的躲書合計1.4萬余冊,此中中文線裝書計946種7704冊。這天然無法相比那時的躲書界名人如張元濟、傅增湘,也不成與貧賤名人劉承干、袁克文的躲書比擬,可是,魯迅用他的躲書施展的功能,迸發的思惟火花,發明的精力財富,在古代文學史甚至學術史上,卻發明了一個岑嶺。魯迅買書躲書、抄書補書、賣書易書,生意抄補之間,反應著魯迅對圖書的立場以及治學作文做人的立場。
賣獎章買書
魯迅在南京礦務鐵路書院唸書時很是勤懇。該校規則每月一小考,成就優良的,就發三等獎章;積了三個三等的,換發一個二等獎章;積了三個二等的,換發一個甲等獎章;最后,三個甲等獎章可換發一個金質獎章。全班得過這種金質獎章的,只要魯迅一人。
魯迅獲得金質獎章后,并沒有戴起來誇耀,而是拿到鼓樓年夜街賣了。魯迅說:“金牌是可以用錢換的,要什么樣子就可以買什么樣子;再說金牌充其量只能表現那時的進修成就,它不克不及證實我未來成就的好與壞;何況金牌保留1對1教學起來,它永遠只是一塊金牌,金牌再也變不出其他的工具來。弄得欠好,反會使人增添虛榮心,繁殖傲氣,從此不再長進。而從書里,卻可以獲得常識。”(楊霽云《瑣憶魯迅》)
賣了獎章,魯迅買回幾本意天良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。每當唸書讀到夜深人靜、天冷體困時,他就摘下一只辣椒,分紅幾片,放在嘴里品味,直嚼得額頭冒汗,周身發熱,困意打消,于是又捧起書攻讀。
在此時代,魯迅買了這幾年最愛好的《天演論》。這是一本宣揚達爾文退化論的書,是維新派主要人物嚴復依據英國有名生物學家赫胥黎的《退化論與倫理學》譯述的。這本書花往了魯迅500文錢,退化論思惟不只成為魯迅世界不雅的基本,也為他的中外文明比擬供給了一個基礎框架。
所買“大略常本”
魯迅有意成為專門的躲書家。魯迅躲書的特色,一方面是情切,在經濟答應的情形下努力搜求;另一方面是適用,并不講求宋刊元槧。魯迅加入我的最愛的中文線裝書、經史子集等罕見書基礎完整,聽說夠得上善本尺度的也只要21種,更多的則是平凡的版本。許廣平20世紀40年月在《魯迅躲書一瞥》中回想:“國粹方面各類類書、叢書也占了一些位置,但似乎并沒有什么可貴的國內秘本……或則由於魯迅師長教師日常平凡對于善本、珍本的購置力未必良多。”孫犁在新中國成立后依據《魯迅日誌》中的“書賬”,尋購魯迅所購之書,就頗有收獲。
魯迅所買之書,用他本身的話講,是“大略常本”。
魯迅不是“唯版本論者”。他也不是不想買版本優、品相好的古籍,但囊中羞怯,故所買都是廉價的簿本,只需能用,聊勝于無。對此他也是無法的,所以日誌中經常呈現“惜”“劣”“惡”如許的字眼。好比,1912年12月21日,“午后……又往留黎廠(即琉璃廠,下同)……又覓得《晚笑堂畫傳》一部,甚惡,亦以七角銀購致之,以供臨習”。對書不滿足,但尚能臨習,所以買上去了。
1912年年關,魯迅清點書賬,收回了如下感歎:“京師視古籍為古董(即古玩),唯鼎力者能致之耳。古人處世不用唸書,而我輩復無購書之力,尚復月擲二十余金,整理破書數冊以自怡說(同“悅”),亦好笑嘆人也。”
這一感歎中既包括著有力致之的無法,又有“整理破書數冊以自怡說”的自娛自樂。這一年是魯迅在教導部任職的第一年,半年練習期只能領補助和半俸,年末轉正后才定下每月220元的薪資,全年總支出近1500元。書賬中所記“百六十余元”已跨越了他年支出的10%。
到了1913年3月16日,禮拜歇息,“下戰書收拾冊本,已滿兩架,置此何事,殊自笑嘆也”。一邊自嘲,但仍是一邊買書,1913年年關清點,全年買書共花往310.22元,月均25.85元。
北京時代,魯迅購書于1916年到達峰值,全年共破費496.52元。1919年11月21日,魯迅及其家人遷進八道灣11號,有了固定的居處,同時,他與周作人的躲書也日漸豐盛。冊本增添了,書架當然也要增添,1920年7月24日,魯迅“買書架六。下戰書收拾冊本”。
但這一躲書唸書教書寫書的安靜局勢于1923年7月遭遇重創。這一年7月14日,周氏兄弟掉和。之后,魯迅生涯次序重構,心境昏暗,購書斷崖式下跌,1923年全年購書149.2元,1924年全年僅為99.24元,“每月平勻(同“均”)八點二八六元耳”。月均僅為8.286元,一個“耳”字,包括著諸多人生無法、世事滄桑的心酸。
1924年5月,魯迅遷進宮門口西三條胡同21號,過了兩年,他又買了一個書柜:1926年8月14日,“午往小市買書柜一個,泉十元”。書柜的增添見證著躲書的增添。魯迅日誌中記載買書柜僅兩次,此次之外,另一次是棲身在上海時的1927年12月23日:“買書柜一個,泉十元五角。”那時,魯迅遷進景云里23號不久。
1936年10月12日,魯迅給本身的先生和同親宋紫佩寫信,委托他往西三條胡同查找元人王禎所著《農書》。固然分開北平已有10年,距上一次投親相距也已4年,但魯迅對西三條胡同書柜中的躲書分布仍是記得很是明白:“客堂中有年夜玻璃書柜二,上部門三層,其上二層皆中國書,《農書》或在其內。”同時,對這部書的外不雅也描寫得很是明白:“此書外不雅,系薄薄的八本(年夜本)或十本,湖色綢包角,白紙印,一看可辨粗略。”當時距魯迅去世僅有一周。親身運營之家、不時摩挲之書,遠間隔唆使先生搜撿,竟如親見,令人感佩。
魯迅在北京的14年時光里節衣縮食,用近4000元來買書。到上海以后,魯迅的生涯安寧上去,也有穩固的居所,還有專門的躲書室,書買得尤多,一年常在800元以上,1930年到達峰值,為2404.5元,月均200.375元,而5年前他購置北京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中的那套四合院,才花了不到1000元。
1934年7月10日,魯迅作《買〈小學年夜全〉記》一文,記載了本身在上海四馬路買到一部清朝禁書《小學年夜全》的情況,感嘆:“線裝書真是買不起了。乾隆時辰的刻本的價格,簡直等于那時的宋本。明會議室出租版小說,是五四活動以后飛漲的……至于清朝禁書,則就是寶物,即便并無足不雅的著作,也常要百余元至數十元。我歷來也逛逛舊書坊,但對于這類寶書,卻從不敢作非分之想。”
魯迅不以最好的簿本為搜求目標,所見均是通俗古籍通俗資料,但即便很平凡的版本,魯迅也能施展其最年夜的功能。好比魯迅著《中國小說史略》是我國小說史研討的開山之作,到魯迅去世的1936年10月印行11版。對于這本具有首創和奠定意義的著作,魯迅說:“說起來也忸捏,我固然草草編了一本《中國小說史略》,而家無儲書,罕有舊刻,所用為材料的,簡直都是翻刻本,新印本,甚而至于石印本。”在另一處,魯迅也說:“我的《中國小說史略》,是先前為了教書糊口,這才陸續編成的,那時限于經濟,所以彙集的冊本,都不是好簿本。”
飛花落葉都是武器,出手均是美麗文章,這才是頂尖高手。
抄書補書
魯迅是晚清平易近國時代成績最年夜的“抄書家”之一。
魯迅小時辰不只熱愛唸書,還愛好抄書。他抄過良多書。單是關于草木蟲魚方面的書,便抄了《野菜譜》《釋草小記》《釋蟲小記》,並且推行到了《茶經》《耒耜經》《五木經》等。顯然,抄書使他收穫頗豐。他的記憶力那么好,讀過的書經久不忘,這與他抄書的喜好是親密相干的。並且抄書的好習氣,也構成了魯迅很強的比擬、校勘、鉤沉的才能。
魯迅平生抄書的多少數字,最守舊的統計,其字數至多也在100萬字以上。僅1915年至1918年,其抄寫古碑一項就達790種,近2000張。對甲骨文、金文、真、隸、篆、草各類字體,他都摹寫得活靈活現。大批的繕寫,對魯迅的書法是很好的練習。
好比:1915年3月29日,“夜景(同“影”)寫《秦漢瓦當文字》一卷之上訖,自始迄今計旬日”。4月10日,“至清秘閣買紙筆,合一元。晚寫《秦漢瓦當文字》一卷之下訖,計十二日”。17日,“午后往圖書分館還《秦漢瓦當文字》并托丁(同“訂”)書”。這是破費了22天繕寫完《秦漢瓦當文字》后,趁便讓圖書分館裝訂。
賣書易書
魯迅愛買書躲書,偶然也賣書易書。
第一種情形是賣書救窮。
魯迅很有運營腦筋,在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》一文中,魯迅回想道,他小時辰用一種“荊川紙”蒙在小說的繡像上,畫了《蕩寇志》和《西游記》的繡像,都有一年夜本。“后來,由於要錢用,賣給一個有錢的同學了。”那位同窗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。
1913年7月13日,魯迅在紹興奎元堂以24元的價格買到過一部明代毛晉汲古閣所刻《六十種曲》一部八十冊。8年后的1921年4月7日,魯迅經濟艱苦,就把這套書以40元的價格賣失落了,當天日誌云:“上午賣往所躲《六十種曲》一部,得泉四十,午后往新華銀行取之。” 魯迅將《六十種曲》從紹興帶到北京,加入我的最愛八年賺了16元,足見魯迅保存和變通的才能很強,是可圈可點的。
魯迅賣書救窮,也有因價錢不如意沒有成交的情形。好比明手本《立齋閑錄》,“由於肚子餓得慌了”,想賣給本身的頂頭下屬、北洋當局教導總長傅增湘,傅氏不單讓魯迅跑了三四趟,殺價還很重,只出了8塊錢,這樁生意就沒有談成。
第二種情形是汰冗剔舊。
魯迅日誌1916年1月15日,“下戰書往留黎廠以山東金石保留所臧(同“躲”)石拓本之陋者付敦古誼,托賣往”。敦古誼是琉璃廠的一家碑本店,常上門給魯迅送造像拓本。“拓本之陋者”,也就是陋拓本,即拓得欠好或沒有什么價值的拓本。從性質上看,這屬于剔舊。從此舉可知,魯迅對拓本的品德請求很高。到了1918年10月21日,魯迅與敦古誼又產生了一次買賣,有買有賣。賣出《禹陵窆石》,又添了3元買了造像。等價交流,多退少補,讀來頗無情趣。
第三種情形是處置劣書。
1918年7月31日,魯迅“往日郵局以券二十三枚引換《殷墟卜辭》一冊,閱之,甚劣”。這部被魯迅評為“甚劣”的《殷墟卜辭》,是加拿年夜人明烈士編印的,1917年3月上海石印。魯迅對于是書評價甚低,又嫌其價貴,故于9月21日,“托劉半農賣往《殷墟卜辭》,得日金券廿元”。魯迅對甲骨文的鑒識有相當功力,這類價錢頗昂又拙劣的冊本被處置,當有意外。
第四種情形是出售本身的作品。
上海時代,魯迅也賣書,但年夜多是售出本身的作品集,不論是原價賣仍是打折賣,都屬于運營性行動,和農民賣出田里的食糧沒有什么差別,好比:1932年4月27日,“午后付光華書局《鐵流》一八四本,《撲滅》一○二本,五折計值,共二三○元八角,先出入票百元”。
第五種情形是疾速易手。
1935年1月10日,魯迅買得《飲膳正要》舞蹈場地一部三本,價一元。可是這本書在魯迅家僅僅放了一夜,第二天就被魯迅原價賣給了japan(日本)大夫須藤五百三,1935年1月11日魯迅日誌:“上午同廣平攜海嬰往須藤病院診,并以《飲膳正要》賣與須藤師長教師,得泉一元。”魯迅與須藤交往甚密。魯迅似乎以為,《飲膳正要》如許的書,更合適放在大夫的書架上,于是敏捷出手了。
第六種情形是“易取”“作值”交流。
魯迅加入我的最愛拓本之初,有時“易取”“易得”,即作交流。好比1919年4月10日,“至留黎廠,以王樹枬專(同“磚”)拓片易得《崔宣華墓志》,作券三元”。有時習氣以重出拓本作值,購置其他拓片,現實上是先賣再買,最基礎目標仍是為了節儉錢。這種情形,日誌的最后一次記載是1920年1月16日:“以重出之《呂超志》拓本在留黎廠易得晉鄭舒夫人及隋尉娘墓志各一枚,作券四元。”
風趣的是,自此以后,魯迅再沒有將重出拓本和冊本“作值”或“作券”,而是直接贈予伴侶,能夠與其此時生涯改良和自重成分有關。
魯迅與書店的關系,小而言之,反應的是買書賣書的商品交流關系,年夜而言之,反應的則是作家與社會的互動關系——精力花費、情面往來等。魯迅與各色書店打交道的經過歷程反應著書店業態的榮枯、出書文明的變遷、文壇天氣的冷熱,以及人間情面百態,是察看魯迅性命的一個特別的窗口。拙著能在魯迅師長教師的故鄉出書,實屬緣分,倍感幸運。
(作者:薛林榮,系中國作協會員)